2014年3月4日 星期二

空氣濕度對身體健康的影響

資料來源:中國天氣網

  根據研究表示,溫度過大時,人體中一種叫松果腺體分泌出的松果激素量也較大,使得體內甲狀腺素及腎上腺素的濃度就相對降低,細胞就會〝偷懶〞,人就會顯得無精打采、萎靡不振。

  而長時間待在濕度較高的地方工作、生活、活動,比較容易得到濕痺症;而當濕度過低時,空氣中的水份蒸發速度快,而乾燥的空氣容易帶走人體的水分,使皮膚乾燥、鼻腔粘膜受到刺激,所以當秋冬季節乾冷空氣侵入時,極為容易誘發呼吸系統病症。

  此外,空氣中濕度過高或過低時,會有利於一些細菌和病毒的繁殖和傳播。科學測定指出,當空氣濕度高於65%或低於38%時,病菌繁殖滋生最快,當相對濕度在45%至55%時,病菌死亡較快速。

濕度多少比較合適﹖

  相對濕度通常與氣溫、氣壓共同作用於人體。現代醫療氣象研究表明,對人體比較適宜的相對濕度為

  夏季室溫25℃時,相對濕度控制在40%至50%比較舒適

  冬季室溫18℃時,相對濕度控制在60%至70%

  夏季三伏時節,由於高溫、低壓、高濕度的作用下,人體汗液較為不易排出,出汗後不容易被蒸發掉,因而會使人感到煩燥、疲倦、引起食欲不振;冬季濕度有時太低,空氣過於乾燥,比較容易引起上呼吸道粘膜感染。

  據科學試驗,在氣溫日際變化大於3℃、氣壓日際變化大於10hPa、相對濕度日際變化大於10%時,關節炎的發病機率會有顯著增加。

  人體致死的高溫指標與空氣濕度也有很大關係。當氣溫和濕度高達某一極限時,人體的熱量散發不出去,體溫就會昇高,超過人體所能承受的耐熱極限,人即會死亡。

  夏季時濕度增大,空氣中的水份趨於飽和時,會抑制人體散熱功能的發揮,使人感到十分悶熱和煩躁。冬季時濕度增大,則會使熱傳導加快約20倍,使人覺得更加寒冷、抑鬱。關節炎患者由於患病部位關節滑膜及周圍組織損傷,抵抗外部刺激的能力減弱,無法適應激烈的降溫現象,使得病情得以加重或酸痛感加劇。如果濕度過小時,因上呼吸道粘膜的水分大量喪失,人感覺口干舌燥,甚至出現咽喉腫痛、聲音嘶啞和鼻出血,並誘發感冒。

  調查研究還顯示,當相對濕度達到90%以上,溫度26℃會讓人感受像溫度31℃。乾燥的空氣能以與人體汗腺製造汗液的相等速度而將汗液吸收掉,使我們感覺涼快。可是濕度大的空氣由於早已充滿水分,因而無力再吸收周圍的水分,於是汗液只能積聚在我們的皮膚表面上,使我們的體溫不斷上昇,同時感到心力不勝負荷。

  所以保持環境的溼度對人體的健康有極大的好處,因此添購精準的溼度測量儀器,有助於了解使用除溼機和加溼機的適當時機。

http://goods.ruten.com.tw/item/show?21403035524739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