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年3月10日 星期一

季節性的精準保養-秋冬保濕大不易

本文擷取自「品牌沒有告訴你的事」一書, 由寶瓶出版社發行, 本篇發文只單純以好的知識要讓人廣為知曉, 若有侵犯到其相關權利, 歡迎告之, 將立即刪除!!謝謝!!

skt03-2

作者/張麗卿

先掌握氣候濕度,再開始保養化妝

秋天氣溫變化大,但環境濕度普遍是偏低的,這也是秋天覺得肌膚特別乾燥的原因。也因此,報紙雜誌、電視節目、有聲媒體等,談起秋天保養時,幾乎都以「保濕」為主題。

肌膚「保濕需求」的緩急,與「環境濕度」的高低,有絕對關係。氣候乾不乾燥,可以從髮膚的變化觀察得知,也可以從居家事物的變化來判斷。早晨醒來更衣時,觀察一下小腿的角質是否像雪花般抖落?是的話,那這肯定是乾燥低濕度的一天。走在路上,看到的路人頭髮盡是因衣物靜電而飛舞毛燥,顯然這時戶外環境也是過度乾燥的。濕度低的時候,保養時,保濕就得加碼。

觀察氣候,陰雨天、衣服晾不乾的日子,濕度高。廚房的洗碗台,過了一夜還沒乾,都是濕度偏高。濕度計也可以幫很大的忙。對長期居住在台灣的民眾而言,感覺最舒服的相對濕度是60%~70%(但是一年裡可沒幾天)。相對濕度低於50%,皮膚開始產生乾燥緊繃感,那保濕就得加強。相對濕度高於80%時,擦高效保濕品,反而多餘且肌膚負擔黏膩感沈重。

 

保養第二步:選對保濕產品

台灣的環境,梅雨季時,相對濕度可達80%以上。冬天降雨時,相對濕度也可達80%以上。但同樣的濕度,夏天因為氣溫高,空氣中所含的水氣遠比冬天多,所以更悶。

不論如何,濕度高的時候,沒必要擦高保濕的水性保濕品,反而是視溫度的高低,補擦點含油脂的保養品即可。如果你不必待在連續除濕的空調環境中,保養上也非常注重保濕,但皮膚總覺得乾燥粗糙,這問題是出在皮膚最表面的角質已達報廢期,必須要刨除報廢無用的角質才行。請暫停拚命保濕的動作,先幫助角質快速更新(像是果酸去角質),比一味地加強保濕重要。只有健康的角質,才有「利用」擦上去的保濕產品的能力。

至於秋天的保濕品,選擇上跟夏天的有什麼差異嗎?秋天,皮脂分泌減少,封水膜有了破洞,所以,保濕產品可以選擇具有稠度的保濕化妝水或保濕凍膠(凝膠類),有稠度的膠質具有較好的抓水能力。相同的道理,玻尿酸、膠原蛋白、多醣類等大分子的保濕成分,秋天用來保濕打底,比仲夏適合多了。

 

低濕度、日夜溫差大的上妝法

早上洗臉後,先用水性高效保濕品打底,再擦上帶油脂的乳霜,選擇夏天用的低/無油粉底液(粉底乳或粉霜),即完成打底妝的程序。非必要,不要在完成底妝時再繼續撲上蜜粉、散粉。

等白天溫度升高,臉部自然出油後,先用吸油面紙吸去多餘的油脂後,依需要再補上薄薄的一層蜜粉,維持細緻的妝感。若出門前,就撲上蜜粉,蜜粉會在皮脂腺還未出油前,就搶先一步吸走保濕產品的水分。角質若沒有機會充分地保有這些水分,等到時間拉長了皮膚自己出油時,又繼續補妝,這會讓皮膚顯得更乾燥、藏不住皺紋。

選擇夏天用的粉底液,是因為粉底「液(乳)」類的產品,本身吸含較多的油脂與其他基劑,不會立刻與皮膚搶水分。不泛油光的夏季粉底液,在秋天使用,不撲蜜粉,會顯得貼膚、自然、保濕。

 

高濕度、日夜溫差大的上妝法

環境濕度高,只要不熱,可維持較佳較久的妝容。這時候,可以夏天的方式來化妝即可。

早上洗臉後,擦上帶有油脂的保濕精華,天氣更冷,才使用油脂度高的乳霜。選擇夏天用的低/無油粉底液(粉底乳或粉霜),即完成打底妝的程序。秋天,為方便因應出門後的溫差變化,非必要時,不要在完成底妝時就撲上蜜粉、散粉。白天,皮膚出油,就用吸油紙吸掉多餘油脂,依需要再補上蜜粉,維持細緻的妝感。

很多人會在秋天就換擦冬用粉底類製品,認為滋潤度、保濕度比較夠。但這就很難克服日夜溫差大,皮膚自己還會出油的狀況。所以,只有皮膚幾乎不出油的人才適合秋天就用冬天的粉底。一般人擦上冬用粉底製品,不立刻撲上蜜粉或散粉,肌膚也會顯得過於油光。

撲上蜜粉、散粉後,要再做保濕補救、調整,就顯得麻煩了。你可以試著先用面紙按壓臉部,先吸掉多餘的粉,再擦上帶油脂的保濕精華,等皮膚稍乾時,才補上蜜粉。

 

身體保濕,趁洗澡完在浴室完成

身體保濕乳,提供的不外乎油性保濕成分與水性保濕成分。怕油膩的人,更要把握剛洗完澡,皮膚角質水分最高的黃金期,擦上保濕乳液。這時候,才可以擦得薄、舒服又有最佳的保濕效果。等皮膚乾了才擦(像是白天再補擦),效果就沒有洗完澡時來得好。

冬季容易乾癢的肌膚,最好提前在秋天開始做身體保濕,一旦開始「抓癢」再來擦,時間上晚了些,得同時擦藥膏治療了。

若已經抓破皮的肌膚,建議過渡期只使用植物油(或嬰兒油)。在剛洗完澡時,身體水分不擦乾的情況下,擦上薄薄一層油脂保濕就好。這個時候,不要用「乳液、乳霜」類保濕品,減少乳化劑、基劑、防腐劑等刺激,破皮處才會好得快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